?
這位山河智能的領頭人何清華先生,同時又是中南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使得何董事長既有文人的執拗與傲骨,又有商人的精明和敏銳,兩者的巧妙融合造就了山河智能在創新與價值觀雙方面的完美呈現。
強勢崛起 內因大于外因
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全面復蘇,各大工程機械企業都取得了不小的收獲。據山河智能發布的2017年業績快報稱,山河智能2017年營業收入為39.67億元,同比增長99.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1億元,同比增長155.81%。?
對此,何清華董事長和朱建新副總經理為我們深入地分析了業績增長的原因。山河智能2017年取得的成績更大要歸因于自身的發展建設。在前幾年工程機械行業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山河智能立足自身,反思內部管理,變革運營模式,加強團隊建設,提升創新能力。厚積薄發,隨著行業的企穩回升,山河智能把先導式創新等方面的成果釋放出來,憑借產品的高可靠性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何董事長也表示,相信山河智能在經歷了此次行業低迷期,未來將會更加理性、從容應對任何局面。
先導創新 顛覆行業?
作為一家產學研一體化的工程機械領軍企業,山河智能靠專利創新挺起了公司發展的脊梁。近年來,山河智能摒棄市場跟隨式模式,以前瞻方式先于他人切入市場的先導式發展模式顯著增強了企業的發展潛力,給企業帶來了差異化的發展先機,也使企業獲得了支撐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的技術基礎。?
以地下工程裝備為例。其實,“地下工程裝備”的概念就是由何董事長在業內首次提出的。秉承著"先導式創新"理念,何董事長明確了“地下工程裝備”涵蓋“建筑基礎裝備”與“地下空間裝備”兩大分支,建筑基礎裝備側重于各種建筑基礎工程施工領域,地下空間裝備側重于地下空間開發施工領域。山河智能地下工程裝備以“多而全、小批量”特色體系,致力于為解決“工程、工法、裝備”的技術耦合難題,已研發出數十種型號的系列產品,為各類地下工程施工提供成套解決方案。據兩位老總介紹,目前,地下工程裝備研發實力最強的在山河。山河智能擁有超強實力的研發團隊,團隊成員在地下工程研究院平均工齡12年,這在行業內是十分罕見的。在三年內,山河智能將針對復雜地質研發出一系列的標志性產品,并做到行業第一的地位。
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山河智能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從2004年到2013年,山河智能國際營銷業績持續增長,超過行業平均水平20%以上。而山河進軍國際市場無往而不利的秘訣則是“差異化”。像歐洲、美國等工業水平較發達地區,對于小挖、微挖等工程機械設備的技術水平、環保要求更加嚴格;而像非洲、越南等地,則對設備的價格以及適應復雜工況程度有更大的要求。對此,山河智能因地制宜,強化差異,針對各個重點國家研發出一系列不同的重點產品,逐漸開拓國際市場。?
一點三線 騰飛2018
山河智能近年來發展,逐步從以工程機械為主業走向航空、軍工多元化發展,問及公司的戰略,何清華董事長表示,在2016年,公司提出了“一點三線”的產品戰略,即立足裝備制造,工程裝備、特種裝備、航空裝備三線發展。早在2001年,山河智能就已經開始相繼進入航空領域以及軍工領域的產品創新,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國內少數擁有集研發、生產、培訓、租賃于一體,航空全產業鏈發展的企業。?
2018年,中國工程機械將在一系列穩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拉動下保持穩健增長,山河智能也將在實現管理、技術等方面的變革后產生更大的突破。據何董事長透露,2018年山河智能已經初步制定整體經營預算目標,較上年會有一定的增幅,但具體指標將在年度董事會審議通過后公告。?
早在2017年年底,山河智能就提出了2018年年的發展主題,即“強差異、增效益、增體量,實現企業騰飛”,同時提出了到2021年實現營收過百億,利潤過十億的騰飛發展目標。?
有睿智的企業領頭人,有先導式創新基因,有明確的戰略引領,以及富有凝聚力的團隊,我們相信,山河智能正在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