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明晟公司(MSCI)宣布,將指數里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10%,26只中國A股將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值得關注的是,本輪成份股調整中,創業板成為重頭戲,創業板股票此次首次加入MSCI指數體系,首批共18只,其中包括藍思科技。
公開資料顯示,MSCI是美國著名的指數編制公司,也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指數提供商之一,客戶囊括了98%的全球頂級基金。全球有超6000家指數基金跟蹤MSCI指數,約有1.7萬億美元的資產持有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在今年3月1日發布的公告中曾表示,在2019年5月、8月和11月,MSCI計劃分三步將納入因子從5%擴大到20%。根據中信證券研報,此次擴容預計外資將是主力,從2019年二季度開始到年末的增量資金有望達到5241億元。
據中國財富網,FX168財經學院副院長許亞鑫認為,此舉一方面提升了A股的國際化水平,有利于人民幣的進一步國際化;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了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水平。由于國際市場投資者更傾向于價值投資,所以大盤藍籌、各個行業的龍頭標桿等優質個股,以及業績長期維持明顯增長的個股,將成為外資涌入后的首選。
布局新技術、新產能 搶占未來市場先機
2018年,在經濟發展面臨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發生深刻而復雜變化的宏觀背景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大幅低于年初預期,但藍思科技仍實現了較強的內生動力。
2018年,藍思科技實現營收277.17億元,同比增加16.94%,實現歸母凈利潤6.37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8.73億元,較上年度增長16.93%,2019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8.07億元,同比增加6.95%。
取得良好的業績成績,與藍思科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及時布局5G,以及加大對智能手機外的消費電子終端產品開發等戰略也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客戶對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求較大,藍思科技的汽車、智能家居相關產品等新項目當前處在前期投入階段,公司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占公司營收的比重超過6%。
數據顯示,2018年藍思科技研發投入為14.80億元,新獲得專利授權438件,其中發明專利22件;新申請專利516件,其中發明專利175件。截至2018年末,公司已獲得專利授權1234件,其中發明專利86件,實用新型專利1078件,外觀設計70 件。
隨著5G商用加速,相關產業投資飛速增長,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產品的使用范圍還將更為廣闊,而5G智能手機也成為眾多消費電子企業的重大機遇。
根據國家工信部及電信運營商消息,2019年國內各大電信運營商將投入大量資金,在部分中心城市和熱點地區率先實現大規模組網,爭取在2020年實現大規模商用。美國、歐盟、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也在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部分將自2019年開始提供5G網絡服務。
5G技術的成熟和大規模應用帶動新娛樂、新業態發展,并使車聯網、物聯網、智能家居等新產品和新服務變為可能,硬件升級換代的剛性需求、創新刺激產生的新需求將為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廣發證券分析師許興軍認為,未來2-3 年內由于通信代際變遷帶來的換機潮將驅動智能手機銷量的重新提速,或將推動行業重返高速成長,龍頭公司在創新儲備中具備資金、科研等優勢,有望在創新啟動和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實現強者恒強式成長。
藍思科技早早為5G的到來率先布局。公司已與下游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品牌、汽車廠商、家電廠商、科技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對未來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進行構思、探討、研發,充分發揮公司在智能終端產品領域的研發、生產一站式服務實力,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并實現共贏可持續發展。
未來幾年,隨著5G通信技術在全球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加速大規模商用,消費電子行業及產業鏈將迎來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智能手機等通訊終端將出現升級換代的剛性需求,并對適應5G通信的非金屬材質機殼新增大量需求,其他有賴于高速通信技術的新型智能終端有可能實現市場突破,帶來新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