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人:劉代歡,1981年生,土壤學博士,2013年7月入職永清環保,現任永清環保修復技術中心副院長。
感言:耕地修復治理關乎民生大事,希望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彰顯企業作為、責任擔當,為環境治理作出一些貢獻。
"這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是團隊多年積累取得的共同成績!"日前,以永清環保作為主要完成單位之一、永清環保劉代歡博士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稻田鎘砷污染阻控關鍵技術與應用"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20年1月14日,談起這份國家級榮譽時,劉代歡依舊十分激動。
一個環節就可能要進行成百上千次室內實驗、冒著嚴寒酷暑在田間開展大量實驗……國家級榮譽的背后,是企業團隊幾年來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與攻堅克難。自2014年以來,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永清環保逐步建立了耕地修復治理核心技術與產品,目前已在湖南、四川、江蘇等省份的10余個示范項目中推廣應用。
瞄準耕地修復治理領域,簽下一個大項目
2020年1月14日,在位于瀏陽經開區的永清環保耕地修復實驗室內,實驗桌上一個個裝著泥土的編號塑料盒排列整齊,一旁的研究人員正拿著試管裝上一定體積的去離子水進行澆灌。
"這是在進行土培實驗,模擬自然條件下土壤的降雨和干旱反應過程。"劉代歡說,實驗臺上的土壤樣品培養的時間長短不一,久的已有七八個月,只有通過一定時間后的取樣研究才能摸清其產生反應的動態數據,以便下一步的研究。
一項技術的研發,少不了相關數據的支撐與對比,在此過程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這也是研發中的一個難點,有時候進行50個藥劑的實驗,最后只有兩三個能用。"劉代歡介紹,因耕地土壤的屬性不盡相同,一塊試驗田里需要取多個樣本進行試驗,樣本中的要素又很復雜,往往一個環節就要進行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實驗。
此外,由于耕地土壤污染治理效果要通過作物效果驗證,在室內土培藥劑研發初步成功后,還需要到全國各地典型的試驗田進行實驗,整體實驗周期較長。
"2013年剛開始確定以耕地修復治理為主要研究領域的時候,自己心里是沒底的。"劉代歡坦言。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他帶頭組建的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稻米降鎘富硒集成技術"通過湖南省科技廳成果評估,并在后續幾年湖南省耕地土壤修復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這給了團隊成員更多的信心。此后兩年,以劉代歡為代表的耕地修復治理研發團隊進一步加大了農田重金屬治理技術的研究、提升和推廣。2016年,永清環保一舉簽下了湖南某地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整區承包服務項目,面積達23.6萬畝,企業在耕地修復治理領域邁出了一大步。
重新研發適用技術和模式,攻堅小麥降鎘難題
2016年,我國北方某地小麥鎘超標事件引發全國關注,這也讓永清環保耕地修復治理研發團隊意識到了新的問題:以往的耕地鎘污染問題主要在南方水稻上,而北方小麥污染逐步凸顯后,同樣的治理技術顯然已經不適用。
"水稻降鎘在國內外已經有十幾年的廣泛研究,我們可以根據已知研究情況對技術、模式進行創新、優化,但堿性土壤、小麥降鎘在行業內少有成果。"劉代歡說,想要攻克這個難題,意味著團隊必須從零開始,重新研發適用技術和模式。2017年初,耕地修復治理研發團隊成立北方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研究小組,專門針對北方土壤修復治理進行研究。袁毳(cuì)便是該小組成員之一。
"在重金屬污染耕地旁,我們租了一塊試驗田進行小區實驗,以便于系統開展實驗。"袁毳說,在充分進行前期調研后,小組便將試驗田多個點位的土壤取樣寄回公司實驗室,模擬已知環境要素進行室內實驗。
整個室內實驗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直到2018年小組才研發出了較為完整的治理體系。隨后,小組成員再次來到取樣試驗田進行田間實驗,在長達7個多月的效果監測中不斷優化、改進,最終小麥降鎘成效明顯。兩年多的付出也迎來收獲,2019年10月,永清環保成功中標北方某地農田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項目。
"整個項目的跟組過程中,幾乎每個月就要去一次現場,每次都要將不同處理實驗小區全部研究一遍,時間緊任務也重。"袁毳說,正是這種現實研究實驗,才能不斷提升團隊的研究水平,使得公司的耕地修復治理技術在行業內保持領先。
特寫
深耕一個領域,不能辜負國家和行業的期許
"到實驗室里就應該有個實驗人員的樣子,不能馬虎。"2020年1月14日,劉代歡帶領記者前往實驗室時,發現自己未穿戴實驗服時,連忙又回到辦公室,整齊穿好實驗服才從容地走進實驗室內進入工作狀態。
這份嚴謹與認真,也是整個團隊的寫照。"6年來,研發和工程團隊從四五個人發展到如今20多個人,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大了,但為國家耕地污染治理作貢獻的初心卻一直沒變。"劉代歡說。
劉代歡團隊的科技創新成果還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關注,這讓永清環保耕地修復治理研發團隊的科研人員們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了要堅持科技創新、掌握環境治理核心技術的決心。
從初入門者到如今參與多項國家和省級重點科研課題、建立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再到參與農業農村部耕地修復治理相關行業標準的制定,永清環保耕地修復治理團隊的科研人員、工程人員們用自己多年來的堅守,不負國家和行業期許,交出了一份靚麗答卷。
"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就是我們今后的奮斗目標。"劉代歡說,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是對團隊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他們將繼續深耕耕地修復治理領域,不斷實現創新進步,為祖國的綠水青山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