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 龔曙光
紅網訊 “民法典是我國法制建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標志著國家立法進入法典時代。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能參與這部法典的審議,是我代表生涯中一件很重大很榮光的事?!?全國人大代表龔曙光說。
作為今年全國兩會重要內容,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5月25日上午,湖南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分組會議,繼續審議民法典草案。龔曙光在發言時說,他認為在立法過程中,往往對公權的約束在先,對私權的保護在后,“現在我們對這么多年的民事、商事立法和司法實踐進行總結,編撰民法典,是國家立法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
在他看來,一個成熟、安定、進步的時代,都會有兩個“國庫”,一個“國庫”裝的是黃金或者貨幣;另一個“國庫”裝的就是法律。歷史上,如果哪個朝代只有一個“國庫”,那肯定難得安穩和進步。中國古代有“盛世修典”的說法,這個典首先應指法典。我們今天能編撰民法典,表明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安定、進取的時代;同時,編修法典,也是讓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龔曙光認為,編撰民法典是“人民至上”這一執政理念在司法中的具體體現?!叭嗣裰辽稀奔刃枰枷胍I,也需要法律保障。民法典是關于民事權利的法律文本,保護的是國民的私權,集中體現了立法、司法為民的法治理念?!懊穹ǖ洳莅赣幸磺Ф鄺l,在審議時,代表們根據不同站位,對其中法律條文提出個人的修改意見很重要,但任何一條具體的修改意見,都抵不過這部法典編撰和頒布本身的意義。它標志著私權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得到了高度尊重和充分保護,這個意義大于任何一條具體修訂意見?!?
龔曙光說,民法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優良道德的法律提煉和升華。民法是與一個民族的習俗、文化、道德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很難把一部民法與民族的傳統習俗文化截然分開,而一部法典如果完全脫離了民族的文化基礎,脫離了公序良俗,也很難實施。
他認為,民法典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公序良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所形成的社會人際關系中優良的、約定俗成的內容進行了抽象和規定,這是一種文化與道德的提煉和升華。在這部法典中,把過去的風俗、道德提升為法律,對我們的社會行為以及個人權利予以規范和保護,體現了這部法典的民族性和民間性——這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的法典,而不是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法典。
民法典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的生動實踐。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龔曙光認為,民法典較好地體現了這一意圖?!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概括,是黨和國家對全社會的價值引領和道德引領,在某種意義上具有一定超前性,把這些價值觀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確認,體現了鮮明的引領性?!彼硎?,從這個角度來說,民法典草案既包含了我們的歷史,也昭示了我們的未來。
民法典是對變化中的社會生活的積極回應?!胺赏鶞笥谏鐣?,但民法典以超常規的速度回應了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如互聯網領域的人身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作為一部法典,能做到這樣很難,但我們做到了,且不論它現在是否完善,僅僅是這種努力就體現了我們的司法對于社會生活的積極回應和引導?!饼徥锕庹f。
他建議,把民法典的通過和頒布,作為新一輪普法的重要契機來規劃和部署,統籌各種宣傳渠道和方式,特別是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媒介、網絡社群等社交方式進行普法,真正把民法典的宣傳普及做到位,這有利于大幅提升全民族、全社會整體的法治意識,“因為所有的法律中只有民法典涉及到每個人,涉及到每個人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甚至生前死后。每個人都在這部法典的框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