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您訪問湖南省上市公司協會網站!
用戶名: 密碼: 找回密碼
主辦:湖南省上市公司協會
搜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會員動態 > 閱讀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發揮已建成核酸檢測能力效用 構建以預防為主的疾病防控體系

閱讀次數:737來源:發布時間:2021-03-08 11:02:51【字體      

                                                                                                             

 2021年兩會,作為來自抗疫一線的人大代表和專業人士,全國人大代表、圣湘生物(688289.SH)董事長戴立忠博士會帶來哪些建議?

    兩會前夕,接受記者采訪時戴立忠表示,今年他將主要圍繞充分發揮已建成核酸檢測能力效用、疫情防控“前哨”快速核酸檢測能力建設、重大癌癥早防早診早治、呼吸道傳染病精準診療、醫療企業“走出去”、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分類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議。

記者:您準備的上述建議中,您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是?

戴立忠:關于如何充分發揮已建成核酸檢測能力效用,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防控水平,健全預防為主的疾病防控體系,是我重點關注的。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13日,全國已有8437個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開展核酸檢測,是2020年3月底可以開展核酸檢測醫療衛生機構的4倍,已全面廣泛覆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

如此龐大的核酸檢測能力是我國社會和醫療衛生體系的寶貴財富,除了應對新冠,還可在我國傳染病防控(如呼吸道感染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手足口病等)、腫瘤防控、慢病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后疫情時代,我建議充分發揮已建成核酸檢測能力效用。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加大新冠病毒以外的核酸檢測項目的應用推廣和普及,如在結核、宮頸癌、肝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民生項目中采用核酸檢測方法進行早期篩查和精準檢測,為疾病防控提供風險預測、鑒別診斷、精準用藥診療指導、療效評估和預后預測的精準指標,使現有核酸檢測能力加速轉化成為我國疾病防控體系的中堅力量。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投入1元錢用于預防保健,可以節約8.5元治療費。對于一些具體的疾病,預防所產生效益更加明顯,例如投入1元用于預防肝癌,可節約750元醫療成本。

要改變和摒棄“重治療、輕預防”的傳統觀念,政策引導是關鍵手段之一。建議我國加大在健康檢測、疾病篩查方面的投入,優化醫保投入機制、支付體系,貫徹以預防為主的理念,加大預防端醫保支付比例。

記者:最近吳孟達先生因患肝癌去世,我看到您有一項建議是關于提高病毒性肝炎診治率,降低肝癌發生率的,能否請您介紹下相關情況?

戴立忠:我國是肝癌發病大國,肝癌是導致居民死亡的第二大癌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有超過41萬人新患肝癌,有超過39萬人死于肝癌,死亡人數接近新發病人數。

世界衛生組織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重大公共衛生危害的總體目標。研究表明,我國肝癌患者中,84%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乙肝病毒感染者患肝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100-200倍,其中80-90%是由病毒性肝炎導致。據了解肝癌患者的年平均社會醫療花費為12萬元以上。

目前,乙肝、丙肝均能得到有效防治。乙肝“可防”就是通過疫苗加強預防,通過抗病毒治療“可治”,及早進行抗病毒治療,控制病情,降低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

因此,建議以肝炎高發區域和高危人群(住院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進行乙肝和丙肝篩查,如在3-5個肝炎高發省份選擇10個左右城市進行病毒性肝炎篩查、診治的試點工作,由政府以免費健康民生項目進行病毒性肝炎大規模普篩。

建議完善病毒性肝炎診、治相關政策,將病毒性肝炎診斷項目、治療藥物納入醫保支出項目,提高病毒性肝炎患者門診報銷比例;同時建議在不涉及就業歧視且體檢人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將乙肝、丙肝篩查納入體檢項目,并建立肝病防治??频霓D診渠道,有助于降低乙肝、丙肝在普通人群的傳播,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診治率,降低肝癌發生率,逐步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危害。

記者:據了解,圣湘生物的產品在這次全球抗疫中服務了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您怎么看待中國醫療產品“走出去”?

戴立忠:我這次專門帶來了一份《關于營造更加良好的醫療產品出口環境,支持中國醫療企業“走出去”的建議》。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無論是核酸檢測還是疫苗研發生產,中國醫藥產業充分顯現了引領全球的創新效率、創新速度,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擔當起了中堅力量。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原料藥出口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是制劑產能最大的國家和中小醫療器械主要生產地之一。

2000年至2019 年, 20年間我國醫藥出口額(不含醫械、診斷設備)從33.44億美元發展到451.28億美元,增長超過13倍。在醫療器械方面,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20年我國上半年出口額達16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2.46%。

通過新冠抗疫,國際市場對中國醫療產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中國智造”的認可程度也得到大大提升。

但中國醫藥企業規模都相對較小,與國外巨頭相比差距仍然較大。據Pharmexec(美國制藥經理人雜志)公布的2020年全球生物醫藥企業TOP50榜單,美國15家、日本10家上榜,中國僅云南白藥、中國生物制藥、恒瑞醫藥、上海醫藥4家上榜。

2019年榜首羅氏的銷售總額為482.8億美元,而中國排名最前的云南白藥只有42.8億美元,不到羅氏的十分之一。

為支持中國醫療產品“走出去”,建議一是優化醫療產品出口政策,將新冠抗疫物資“白名單”制度擴大到其他同類別監管的醫療器械物資。

二是加強醫療產品國際注冊支持,增進國際注冊互認或開設產品出口“綠色通道”。

三是實施國際行業龍頭培育工程,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從海關報關、稅務法務、產品注冊、商務外交、學術交流、投資并購等多方面提供優勢企業“走出去”扶持政策。

掃一掃在手機上打開當前頁
  • 上一篇:郭樹清:上市公司要積極回報投資者
  • 下一篇:全國政協委員詹純新:用工業思維做工業互聯網
  • 99人妻_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性爱一区_91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