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
4月份的湖南,正是春播春種的好時節。作為中國傳統農業的發祥地,湖湘大地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新中國成立后,也是在這片土地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懈探索、篳路藍縷,“讓全中國人都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4月份的一天,細雨綿綿中,《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位于湖南長沙的種業龍頭隆平高科。
走進隆平高科總部大樓,一幅高達數米的袁隆平頭像壁畫映入眼簾,旁邊寫著幾個大字——“推動種業進步造福世界人民”,仿佛時刻提醒承載中國種業重任的隆平高科人不忘初心和使命。
“這是袁院士的親筆題詞,也是公司的初心和使命,這與黨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挈領是高度吻合的?!甭∑礁呖泣h委副書記彭光劍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以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并由其擔任名譽董事長的隆平高科成立于1999年,2000年上市,20年間櫛風沐雨、一路前行,成長為全球排名前十的種業企業。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之際,肩負著國家糧食安全的種業龍頭隆平高科也將以全新的生物育種技術為黨獻禮。
彭光劍表示:“過去,袁院士以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現在,為了助力國家種業安全的需要和滿足人們健康生活的需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優質品種研發,加快生物育種技術創新應用,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打好種業翻身仗?!?
91歲袁隆平的新目標
“袁院士是我們黨建學習最鮮活的教材?!痹诼∑礁呖?,談及袁隆平院士,記者遇到的每位員工都有類似的表述。
袁隆平有兩個可謂家喻戶曉的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自懷化安江農校出發,從田間地頭到實驗室,從湖南到海南島、柴達木盆地,再跨出國門到東南亞乃至非洲,一個甲子白駒過隙,在夢想、使命和科學探索精神的驅動下,袁隆平行進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上,一步步讓十幾億中國人徹底甩掉“糧荒”,推動人類擺脫饑餓威脅的夢想也逐步照進現實。
1981年,以袁隆平為代表的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被授予新中國第一個、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次年,國際水稻研究所學術會公認中國科學家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為一個‘糧食人’,我肯定要當仁不讓擔負起這個責任,而且一刻都不會松懈?!?017年底,現場聆聽黨的十九大報告后,袁隆平曾如是說。
2019年10月份,袁隆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希望在2021年時,以每公頃20噸的產量獻禮黨的100歲生日?!?
彭光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這位已逾鮐背之年的“雜交水稻之父”正為踐行諾言積極奮戰在科研一線。
5月9日上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省三亞市海棠灣基地傳來喜訊。袁隆平院士的“超優千號”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進行現場測產驗收,專家組隨機選取了3塊田,進行全田機收測產,經稱重、測水分、量面積、除雜等程序后,按照超級稻測產公式計算,最終平均畝產1004.83公斤。
薪火相傳接力前行
“在袁院士的帶頭作用下,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黨員?!迸砉鈩φf。
隆平高科黨委副書記、副總裁、水稻首席專家楊遠柱就是接棒人之一。據介紹,楊遠柱帶領科研團隊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水稻商業化育種體系,創制出國內領先的育性安全、矮稈抗倒水稻溫敏核不育系新資源,累計培育國內審定水稻新品種331個(國審152個),國外審定水稻新品種13個,其中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廣適型超級稻品種11個,國評、省評高檔優質稻20余個,5個品種被作為省級以上品種試驗對照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6億多畝,為農民增收近300億元。
“楊遠柱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培育優良品種、富裕億萬農民’,這是他在企業初心的基礎上,更細化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睋砉鈩榻B,為了實現既定目標,楊遠柱不分嚴寒酷暑,堅守在實驗田里。
薪火相傳。隆平高科子公司湘研種業的繆武是中生代模范黨員的典型代表。據了解,繆武助力隆平高科選育出一系列朝天椒、線椒、牛角椒及泡椒品種,其中通過國家審定的辣椒品種有7個,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辣椒品種有23個,辣椒CMS不育系8個及GMS不育系1個。
據彭光劍介紹,在這些模范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下,隆平高科在科研、銷售、管理等多個崗位上相繼涌現出了更多優秀黨員?!艾F在公司優秀黨員80%以上都是80后,每年還有很多90后申請入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一直以來,隆平高科的發展都離不開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不管未來公司如何變革,黨員仍然是公司發展的主力軍?!迸砉鈩ΨQ,“公司黨委也會加強對黨員同志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地把人生追求和價值目標融入到祖國富強、民族振興、推動種業進步的奮斗之中?!?
度過改革陣痛期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面臨著變革與挑戰,隆平高科也不例外。上市以后,隆平高科的營業收入雖然從2000年的1.63億元增至2003年的4.65億元,但2003年凈利潤僅2207萬元,甚至低于上市當年的水平。彭光劍回憶說:“當時公司的主要股東單位擅長科研,在企業管理及市場推廣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
2004年,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將全部國有股權轉讓給新大新,公司成為以民營企業為第一大股東的市場化企業;2016年,中信集團入主隆平高科,公司成為以央企為大股東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中信集團入主后,公司治理層面建立起完善的制度,董事會、股東大會治理體系更加科學。
改革陣痛在所難免。在此期間,黨建的精神堡壘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稗r業本身是投入周期長、利潤薄的行業,而前幾年種子行業處于發展低谷期,如果沒有使命感,很容易讓人喪失斗志?!迸砉鈩φf。
2019年受糧價低位運行以及剛并入的巴西隆平尚未步入正軌所累,隆平高科出現虧損。彭光劍認為:“黨建為公司變革筑起了堅實的壁壘,只有讓大家在思想層面上統一,認識到管理變革的必要性,才能進一步推動公司發展?!?
據介紹,隆平高科將黨建和業務相融合,切實把黨建變成“硬指標”,初步形成了黨建更強、業績更優的疊加效應,有效推動公司工作順利開展。在黨建精神的引領下,公司也逐步走出變革陣痛期。
2020年年報顯示,隆平高科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91億元,同比增長5.14%,實現凈利潤1.1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2021年一季度公司延續良好增長勢頭,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4053萬元,同比增長69.14%。
打好種業翻身仗
在全球局勢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等背景下,糧食安全得到空前重視,“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成為共識。以轉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生物育種作為8個被“點名”的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之一,被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打好種業翻身仗,關鍵在于做好種質資源的搜集和應用,包括現在的生物育種,最基本的材料就是種質資源?!甭∑礁呖聘呒壐笨偛靡t文說。
“種子行業是農業領域科技含量最高的,而強大的研發能力是支撐公司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币t文表示,公司目前擁有國內外專職研發及研發服務人員510人,近年的研發投入均維持在銷售收入8%至10%左右。以2019年為例,公司研發投入4.1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3.15%,接近國際領先種業公司水平。
在生物育種方面,隆平高科也已占據明顯先發優勢。據了解,目前公司旗下擁有隆平生物和杭州瑞豐兩大轉基因科研平臺。4月7日,杭州瑞豐轉基因玉米產品瑞豐125獲得農業農村部頒布的黃淮海夏玉米區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和西北玉米區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標志著公司旗下轉基因玉米生產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大。
此外,隆平生物轉基因玉米抗蟲、抗除草劑性狀研發工作也取得階段性突破,并正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穩步推進法規試驗及安全評價工作。彭光劍表示:“隨著生物育種科研創新的不斷推進,隆平高科有信心以優秀的科研成果位列行業發展前沿?!?
在踐行種業使命的道路上,隆平高科也迎來發展的最佳機遇期?!澳壳胺N業發展正處于政策機遇期、糧食上行周期以及生物技術啟動期等多個利好窗口期,公司將堅定不移地聚焦種業,深入推進管理變革,構建系統化管理能力,由高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迸砉鈩Ρ硎?,隆平高科的中期目標是在2025年進入全球種業前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