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山河智能按照總書記考察指示精神,堅持自主創新發展路徑,深化“一點三線”(一點:裝備制造;三線:工程裝備、特種裝備、航空裝備)戰略布局,努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山河智能樣板,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近日,湖南日報走進山河智能,深入采訪各崗位員工,從創新動力、核心技術、產業新景等方面,對公司一年以來的發展進行專版報道。以下為報道詳情——
歷史瞬間
2020年9月17日下午,長沙秋雨綿綿。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山河大道上,5G智能遙控挖掘機、旋挖鉆機、輕型運動飛機等10多個門類的數十臺工程機械、航空裝備、特種裝備,一字排開,等待“檢閱”。
總書記面帶微笑,邊走邊看。獲悉企業成功研發200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裝備產品,總書記高興地對企業員工說:“今天天氣雖冷,但我心里是熱乎的,你們的創新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薄瓣P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制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里?!爆F場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一抹抹“山河綠”,在世界工程機械之林,愈發奪目。
2022年的4月,走進山河智能,要把脖子仰起最高才能看到頂端的SWDM1280旋挖鉆機,可謂一眾工程機械設備中最“耀眼”的存在。最大輸出扭矩高達1280千牛米、最大鉆孔直徑可達7米、鉆孔深度超過170米、全裝備最大行走重量達470噸,這些主要技術參數指標直指“世界之最”?!霸龠^不久,這臺‘超級裝備’將發往我國跨海大橋建設現場?!奔夹g人員略帶“神秘”地說。
(3月9日,長沙山河工業城中挖裝配車間,技術工人在調試產品。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童迪 攝)
這個春天,山河智能面向全球發布了8款地下工程高端裝備?!斑@些‘超級裝備’有多款為行業首創、世界領先,是我們堅持先導式創新和差異化發展而交出的階段性答卷?!鄙胶又悄芏麻L、首席專家何清華說。
抓住前所未有的機遇,以山河智能為代表的“湖南制造”主力軍,堅持創新驅動,朝著“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挺進。
4月8日,見到陳梓林時,他與同事正在調試一款大直徑植樁鉆機。這款全新產品主要針對復雜地層施工,突破該領域現有瓶頸問題。
難度大嗎?面對記者疑問,這位“80后”技術骨干自信地說:“‘世界級’產品都做出來了,還有什么不能做?!?
陳梓林是山河智能基礎裝備事業部第三研究院院長,他說的“世界級”產品就是去年下線的全球最高全液壓履帶樁架。這臺“巨無霸”目前正在韓國首爾,準備在高層建筑地層鉆孔作業中大展身手。這款樁架立桅高度達62米,鉆孔深度超52米,相當于在地下鉆出約17層樓的高度。
樁架高度越高,單次鉆孔的深度和力度就越大。此前,日本企業開發的世界最高履帶樁架,設計高度為61米。
(3月8日,山河智能SWDH89J內燃式露天鉆批量發貨儀式在長沙山河工業城舉行。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童迪 攝)
“要做最高!”2021年2月,山河智能研發團隊向樁架產品全球最高紀錄發起沖擊。
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也沒有可參考的圖紙。從細小零件裝配到復雜結構設計,再到關鍵的液壓控制系統,陳梓林與同事反復討論,“削尖腦袋想辦法”。
十人團隊,干勁十足。樁架后懸臂裝配時若產生間隙,會帶動立柱晃動,影響樁架施工。交貨時間緊,代理商建議就采用日本產的螺栓連接結構。研發團隊一致決定:堅決不“抄作業”,要找到“更完美解決方案”。最終,團隊創新設計出多組楔形壓緊結構,既能消除間隙、解決晃動問題,還更方便拆裝運輸。從拿到訂單到完成制造調試,全球最高全液壓履帶樁架的誕生僅用5個多月。
“以前更多的是跟隨、‘補課’,現在我們走在了前頭?!鄙胶又悄墚a品穩居韓國樁架市場第一品牌,連日本客戶也投來“橄欖枝”,陳梓林與同事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代樁工機械的研制當中。
走在繁忙的山河大道上,76歲的何清華步子很快,言語中不離“創新”。這一年多來,山河智能誕生了更多“超級裝備”:全球首創的引孔式鉆機、引孔式靜力壓樁機,全國首臺純電動智能挖掘機等創新產品,從山河大道出發,駛向世界各地的建設現場。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山河人”的創新熱情噴薄而出?!拔覀儾块T成立僅一年多,就推出了6款自主創新產品?!鄙胶又悄苡蜌夤艿姥b備(軌道工程機械)事業部總經理林宏武感到自豪。其中,有參與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項目建設的全球首臺套油氣管道裝備,有填補國內空白的高鐵大部件智能鋪換裝備。2021年,山河智能專利申報數量同比增長142%;每一臺“山河造”,被打上鮮明的創新標簽。
挖掘機,號稱工程機械“皇冠上的明珠”,使用工況復雜,對發動機這樣的關鍵零部件要求很高。在兩年前,國內工程機械主機廠用的發動機,基本為進口或國內合資品牌,容易被“卡脖子”。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绷暯娇倳浛疾焐胶又悄軙r的殷殷囑托,時?;仨懺凇吧胶尤恕蹦X海中。
“從8噸、13噸、20噸再到60噸,多款型號挖掘機的發動機被研制出來?!辈稍L中,山河智能挖掘機事業部副總經理范崢嶸告訴記者,通過與國內主流廠商緊密合作,工程機械產品用上國產發動機。
國產發動機,要“能用”,更要“好用”。在樣機調試階段,攻關團隊在自然條件惡劣環境中,一呆就是半個月。從春到秋、從南到北,扛過了東北的低溫測試,也經受住高原的嚴苛考驗。如今,搭載國產發動機的挖掘機已批量上市,有的還出口到國外。
“以前別人不賣給你,沒辦法?,F在有了成熟替代方案,不怕了?!蹦贻p的范崢嶸經歷過兩輪行業低谷,他坦言更從容了。
山河智能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運用,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一款工業新產品的研制,往往需要在做出樣機后,經過數輪的試驗、改進、定型,才能推向市場。
(1月7日,山河智能地下工程“超級裝備”——SWDM1280旋挖鉆機。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我們正在全力攻關數字孿生技術。簡單地說,在電腦里做一個高逼真的數字化樣機,進行虛擬試驗,得出各項數據,作用到產品的研發、生產、施工等環節,原本可能需要多年的試制時間可縮短到一年以內?!边@一年多來,山河智能共性技術研究院院長何松泉與同事們為攻克技術難題,常常加班加點,但他高興地說:“數字孿生技術研究在國內外工程機械行業應用剛剛起步,我們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激烈競爭中,更快響應市場需求,增強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才能有“立于不敗之地”的硬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河智能考察時,觀看了智能遙控挖掘機的演示。不久后,同款產品實現批量交付。只要有5G信號,跨越千萬里的遠程施工就是“家常便飯”;在沒有5G信號的區域,也可以自主搭建通訊網絡,高危惡劣環境的無人施工不成問題。
“工程機械之都”長沙,同時擁有4家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企業。由這些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的“挖掘機指數”,記錄經濟“脈搏”跳動,被稱為“經濟晴雨表”,為全國宏觀經濟分析提供重要參考。
“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上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在工程裝備智能化精準施工、集群協同施工領域深入研究,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實現根本性轉變?!鄙胶又悄芨笨偨浝碇旖ㄐ抡f。
把制造業抓在自己手里,“工程機械湘軍”勇于擔當作為。2021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合作、沖擊“世界冠軍”。
“今年一季度,我們鑿巖設備的海外訂單已達到去年全年的量?!痹谏胶庸I城的大門口,正好趕上一批內燃式露天鉆機集中發貨,鑿巖設備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舒敏飛說,“開拓國際市場,我們信心十足!”
忙生產、趕進度,山河智能高空機械事業部成立不到兩年,已將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拔覀儙缀趺總€月都有新品面市,今年的營收目標是比去年翻兩至三倍?!备呖諜C械事業部總經理李昌建言語篤定。
回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河智能時的場景,李昌建感慨道,關鍵是要把“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叮囑牢記在心,融入發展中去。從產品設計、選型,到控制系統開發、零部件自配,做好應對市場變化的充分準備。
應對疫情沖擊,對抗下行壓力,惟有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山河智能中挖裝配車間,上演著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變化。各種智能化設備與信息化管理系統緊密配合,“生產節拍”由以前的每臺70分鐘壓縮到30分鐘左右;裝配件數量不足時,擁有近4000個庫存位的智能倉儲貨架會及時響應,將各種配件用AGV小車自動送到對應工位,變“人找物料”為“物料找人”,效率更高。2022年初,山河智能成功入選國家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揭榜單位。
(2021年9月15日,山河智能“逐夢山河 不負使命”創新成果展示會在長沙山河工業城舉行。這是山河智能當年展品門類最多、最齊全的一次大型展會,助力湖南工程機械高質量發展。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90后小伙龔賢是中挖裝配車間總裝班班長,“從來沒想過能與總書記這么近”。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山河智能的生產車間時,正在工位上安裝油箱的龔賢一抬頭,看到總書記就站在一米開外跟大家揮手打招呼,“比電視上看到的更親切”。
現在的龔賢總覺得自己要“多想一些、多做一些”。最近,他與工友主動對生產線上的吊裝夾具作了一點小改進,支重輪吊裝效率可一下提高2/3?!拔覀儼旬a品做好,做成精品,代表著中國制造的形象?!饼徺t認真地說。去年,從挖機裝配車間“走出去”的無尾型微小挖掘機發貨日本,山河智能成為率先走進日本市場的中國挖掘機品牌,提升了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抓住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2021年,山河智能工程裝備在多個海外區域的銷售實現翻倍增長。
站在山河大道上,山河智能副總經理黃志雄手指一棟棟新廠房說:“你看,總書記當時站立的地方,后面曾是一片小山包。去年在這里啟動了三期項目建設,布局鑿巖設備、高空機械、高端負極材料三大產業板塊。今年6月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50億元,是企業未來發展新引擎?!?
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新征程上,湖南步履鏗鏘。全球每下線10臺混凝土機械,有8臺出自湖南;每列復興號高鐵,大約有一半核心部件源自湖南;我國每生產10臺中小型航空發動機,9臺產自湖南。湖南的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等先進制造業,錨定世界一流裝備產業集群的目標追趕跨越。
青年觀察
以青春之名立個Flag
劉海兵(中南大學現代工程裝備與控制系研二學生)
我的研究生導師是何清華老師的學生,我很榮幸地成為何老師的“徒孫”。
這次作為湖南日報青年觀察員參與采訪,換一個角度看何老師、看自己專業相關的領域,我對未來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知青、工人、教師、企業家,都是何老師的身份。在跟我差不多大的時候,何老師與機械結緣。在社辦農機廠,他從車、鉗、刨、鍛等最基礎的“十八般武藝”學起。直到34歲,他通過自學從長沙客車廠考入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成為一名機械系研究生。帶著“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熱切初衷,年過半百的他又從大學轉投商海,創辦了山河智能。
何老師常說,創新是他的愛好,也是他擅長的。出差路上、散步途中,只要有靈感和想法,就會隨手拿起紙筆,畫出草圖。因為心中熱愛、因為家國情懷,何老師帶領山河智能憑借“先導式創新”頻頻問鼎“世界之最”,讓“中國制造”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
從小我就喜歡車,所以本科選擇了車輛工程專業,然后研究生報考現在的專業,想把自動駕駛技術運用到工程裝備上。但我以前從未真正想過:我能把自己的熱愛做到什么程度?
2020年9月,就在我入校讀研究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考察,贊許山河智能的創新精神,也囑咐大學生們要“不負時代重托,不負青春韶華”。
不久前,何老師在聽取我們參與項目的進展情況后,推心置腹地說:“要珍惜短暫而又關鍵的研究生時間,嚴格要求自己,為自己留下青春奮斗的痕跡與光亮?!?
青春光亮,不負熱愛。我想立個Flag:未來,我參與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能同中國工程機械一道,駛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