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食鹽行業,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這是“專營體制”“壟斷經營”的“寵兒”,而事實上,這個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這些年來發生了一場深刻的市場化變革。 惟變所出,萬變不從。自2016年國務院發布《鹽業體制改革方案》起,鹽業產銷區域限制取消,定價機制市場化,鹽業體制機制改革的嶄新階段拉開帷幕。鹽業體制改革的春風,既打破了保護地方鹽業產銷的壁壘,開辟出一片自由競爭的全新“藍?!?,也為創新進取的鹽業企業帶來了市場化的新機遇。
湖南輕鹽總部大樓實景圖
湖南省輕工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輕鹽”)正是積極應對行業變革、積極擁抱行業變革、積極引領行業變革的典型代表。20年里,該集團歷經一波又一波陣痛,實現了從“坐商”到“行商”的跨越、從傳統企業向現代化企業的成功轉型、從偏居一隅到走向全國的深刻轉變,書寫了從行業內的“無名之輩”到“鹽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發展奇跡。 新中國成立之初,食鹽是當時緊俏的戰略物資。而湖南還是一個典型的“無鹽”省份,普通百姓要么吃川鹽,要么吃海鹽。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湖南澧縣、衡陽發現巖鹽之后,湖南鹽礦建設工人肩挑手扛,把數百噸的機器設備搬上山頭,在荒山野嶺上從無到有建立起了澧縣鹽礦和衡陽鹽礦,并陸續投產,結束了湖南不產鹽的歷史,開創了湖南鹽產業發展的新篇章。而正是這種在艱苦環境中鍛造出的“融化自我,造福社會”的精神品格,成為了湖南輕鹽始終如一并延續至今的企業文化。 湖南輕鹽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湖南省輕工業廳。1994年,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湖南省輕工業廳改制轉為湖南省輕工集團總公司(省輕工行業管理辦公室),成為具有法人資格的國有大型企業,一大批干部艱難地開啟了走出機關、步入市場大潮的征途。1998年2月,湖南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湖南省輕工集團總公司的子公司成立,標志著湖南鹽業走上了“以鹽為主、兩頭延伸、多角化經營、全方位發展”的集團化發展道路。 湖南輕鹽在誕生之時,雖然帶著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是湖南食鹽行業擁有壟斷地位的市場主體,但集團卻從未因此故步自封、因循守舊,而是敢于變革,勇于創新,錨定市場化方向不退縮,不斷釋放出自身發展活力。 步入21世紀,湖南省輕工業集團體制機制僵化、生產活力不足、政資政企不分等問題逐漸浮現,集團曾一度陷入經營困境,彼時職工工資的按時發放都成了問題。湖南鹽業人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改革困難重重,但體制轉軌、走向市場毫無疑問是湖南鹽業“破局謀變”唯一正確的方向。 2002年,湖南省輕工集團總公司與湖南省鹽業集團公司合并組建為湖南輕鹽,不再承擔輕工行業管理職能,將鹽業作為集團核心產業,同時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成立后的湖南輕鹽聚焦主業,對湘澧鹽礦、湘衡鹽礦、晶鑫科技股份公司、輕鹽科技有限公司等主業相關企業實行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對原輕工業集團下屬的省造紙研究所、省輕紡設計院、省輕工食品公司等6個非主業單位進行了剝離退出,實行民營化運作。 自此,湖南輕鹽完成了從輕工業廳局轉軌至綜合性集團公司、再到以鹽為主的專業化集團公司的第一次涅槃,從計劃體制下的國營單位脫胎成為了面向市場的市場主體,也開啟了接下來不斷奮勇直追、持續創新變革、走向快速發展的新征程。 在轟轟烈烈的國有企業改革浪潮之下,剛解開體制束縛的湖南輕鹽發展迅速,短短三年時間內,圍繞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快速推進建設,構建起了鹽業流通現代化、食鹽分裝集中化、銷售網絡化、管理信息化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
2018年3月,湖南鹽業作為”中國鹽改第一股“成功上市
湖南輕鹽按照在量化、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等“五化”,構建起現代化管理體系,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通過成立多個區域配送中心和配送站,搭建起一級配送、直達零售的食鹽流通現代化體系。同時,依據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起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湘澧、湘衡鹽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全面公司化改制,兩礦社會職能剝離和主輔分離工作全部完成。 經過多方努力改革和建設,擁有了現代化企業體系的湖南輕鹽圍繞“做實做強做大”的總體戰略,深入建設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職工收入大幅度提高,集團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2005年,湖南輕鹽全年生產各類鹽118.7萬,比上年增長35%,銷售各類鹽122萬噸,產銷首次突破百萬大關,現代企業建設改革成效初顯。 躬耕不輟,行路不止,湖南輕鹽的市場化改革布局始終在路上。在從集團化國營單位轉型到以鹽為主的專業化公司后,湖南輕鹽繼續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連下多步“先手棋”,探索出一條從一般性專業公司向公眾性公司的轉型之路。 早在2009年,湖南輕鹽就成立了證券部,埋下改革上市的第一把“火種”。2011年12月,湖南輕鹽將省內全部鹽業生產與運銷業務及資產整合成湖南鹽業股份有限公司,引入省內外7家戰略投資者,建成行業內第一家跨省聯合的現代股份制企業。湖南鹽業通過轉軌改制,走出了激發經營效能、擴大經營能力的重要一步,也為未來成功轉型上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4年,湖南鹽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啟了IPO上市之路。在當時,鹽業還屬于壟斷專營行業,這成為湖南鹽業上市的一大障礙。但在湖南輕鹽黨委書記、董事長馮傳良看來,“鹽業體制改革勢在必行,而上市是應對鹽業體制改革的最好路徑”。 2018年3月,在先后經歷更換三家券商、兩家會計師事務所的曲折歷程后,湖南鹽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發行新股1.5億股,被稱為“中國鹽改第一股”。 湖南鹽業成功上市是我國鹽業改革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鹽行業市場化改革取得了跨越性的成果,同時也為“鹽業湘軍”走出湖南,落子全國提供了全新契機。 2001年以來,鹽業專營體制機制改革就成為行業內密切關注和討論的重要議題。彼時,鹽業體制機制改革政策的靴子還未落地,“要不要改”“該怎么改”“什么時候改”等問題的答案都還如同迷霧一般懸而未決,整個行業處于拉扯博弈的關鍵階段。 有些人因為看見而相信,有些人因為相信而看見。當大部分人還在猶豫觀望的時候,湖南輕鹽就堅定了市場化目標方向,積極應對全國鹽業體制改革,抓住行業變革的先聲,實現了由區域性公司向全國性公司轉變,由單一井礦鹽向井礦鹽、海鹽、湖鹽和進口鹽全品類轉變,由單一鹽產業向鹽藥融合一體發展的現代產業集群轉變。 由區域性公司向全國性公司轉變。2016年《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出臺,規定各地食鹽可以跨省異地銷售,意味著鹽業市場由原來的地方寡頭壟斷轉變為全國充分競爭市場。為了應對行業改革的必然趨勢,湖南輕鹽提前數年就著力全國化發展,進行謀篇、布局、落子。馮傳良提到,早在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出臺的兩年前,湖南輕鹽就已制定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提出要有全國產業布局思維。2014年,湖南輕鹽收購了江西九二鹽礦,為未來布局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銷售打下基礎,成為進軍華南市場的重要支點。2020年9月,湖南鹽業正式更名為雪天鹽業。區域性標簽的撕下,標志著湖南輕鹽向全國市場全面進軍的號角正式吹響。迄今,雪天鹽業已成立30家省外分公司,省外經銷商1萬余家,“雪天”鹽產品在湖南省外的市場銷量已遠超省內。 由單一井礦鹽向井礦鹽、海鹽、湖鹽和進口鹽全品類轉變。2018年,湖南輕鹽收購重慶宜化,并實施股改并更名為重慶湘渝鹽化股份有限公司。湘渝鹽化區位優勢明顯,毗鄰長江,陸路及水運交通極其便利。通過此次重組,湖南輕鹽獲取大西南地區及長江流域的市場競爭優勢,還進一步拓展了出口出境渠道。2020年9月,湖南鹽業控股河北永大食鹽,強化了華北及東北市場布局,拓寬了湖南輕鹽海鹽產品品類,得以向市場推出河北永大優選海水食用鹽。當前,湖南輕鹽以雪天品牌驅動賦能,推出以“松態997”為代表的50余種健康食鹽,覆蓋井礦鹽、湖鹽、海鹽三大品類,打造出含鹽牙膏、沐浴鹽乳等日用鹽產品,產品實力全面提升,實現了全品類覆蓋。 由單一鹽產業向鹽藥融合一體發展的現代產業集群轉變。除了發展鹽主業,湖南輕鹽受湖南省委省政府重托,按照市場化原則成功組建湖南醫藥集團,聚焦“健康湖南”,發展醫藥器械產業。湖南醫藥集團以“科技+平臺+器械”作為差異化發展戰略的核心模式,迅速組建15家分子公司,實現較快發展。2020年,湖南醫藥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85.92萬元;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504萬元,穩步躋身湖南省醫藥流通行業第二方陣頭部和醫療器械供應鏈企業“全國百強”。為聚焦鹽藥兩大主業發展,湖南輕鹽持續推進投資金融和資產經營兩大支撐產業的轉型。公司旗下輕鹽創投于2010年成立,近年來圍繞股權投資業務快速發展,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6億元,利潤總額2.52億元,凈資產收益率20.78%,人均創利700萬元以上;輕鹽晟富圍繞集團主業相關的產業,實施產業并購、股權投融資和資本運作,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利潤5613萬元。目前,集團基于鈉離子電池對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造價低,鈉資源豐富等比較優勢,計劃進行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基礎研究,子公司同步開展基于鈉離子電池原料的碳酸鈉科技攻關,努力搶占鈉離子電池行業先機。 站在歷史節點上回眸,湖南輕鹽的轉軌、轉型與轉變是一條蜿蜒上升的蝶變之路。如今的湖南輕鹽,形成“兩主業,兩支撐”發展新格局,經營范圍涉及鹽及鹽化工、醫藥器械、投資金融、資產經營、現代物流等多個領域,集團下屬雪天鹽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湖南輕鹽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湖南輕鹽晟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6個子公司,擁有14家市級食鹽銷售分公司、30家省外食鹽銷售分公司和15家醫藥器械分子公司,擁有湘衡鹽化、湘澧鹽化、重慶湘渝鹽化、江西九二鹽業等七大生產基地,已然蛻變成為令人矚目的現代化和市場化的“尖兵”。 “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招。國企改革是永恒的主題,我們要始終保持對市場的敬畏,將市場化改革進行到底?!瘪T傳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