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如期高質量完成了第一個“百年目標”,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黨的十九大作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為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指明了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事業中,眾多上市公司扭住發展是解決貧困問題的總鑰匙這一關鍵點,以地區資源稟賦和自身特點能力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摸索出了切實有效的上市公司幫扶模式,為脫貧地區拉動投資、促進就業,優化營商環境,引入市場化經營理念,帶動產業發展壯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在各地上市公司協會的支持下,發布了《上市公司鄉村振興最佳實踐案例》收錄了111家上市公司在鞏固脫貧攻堅和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的好的經驗和做法,期望通過《案例》的發布,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更加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做出更大的貢獻。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 1999年由袁隆平院士作為主要發起人創立,200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第一大股東為中信集團。自成立以來,隆平高科始終堅持戰略引領和創新驅動,以“推動種業進步、造福世界人民”為使命,矢志為民族種業崛起的夢想而努力前行。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主營業務涵蓋種業運營和農業服務兩大體系,其中雜交水稻、食葵、谷子種子業務全球領先,玉米、辣椒、黃瓜種子業務國內領先。隆平高科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依托產業優勢,通過與制種大縣建立產業振興合作機制、推廣優良品種、提供專業技術指導服務,實現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隆平高科構建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商業化育種體系,組建了國際先進的生物技術平臺。2020年度全國主要農作物前十大品種中,隆平高科雜交水稻品種獨占七席,玉米品種獨占四席。2018-2020年自主研發的水稻、玉米品種累計推廣2.5億畝,累計增產糧食100億斤以上,農戶累計增收110億元。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創制巨大價值。公司在建湖、建寧、樂東、東方、靖州、綏寧等國家級制種大縣通過雜交水稻制種發展產業,年均制種面積約20-30萬畝,計劃制種量達3500-4000萬公斤。主要采取“公司+代制商”的委托代制模式和“公司+基地+農戶”的自制模式,累計年帶動約8萬戶制種農戶實現增產增收,推動當地制種產業發展;近5年,公司在甘肅張掖甘州區和臨澤縣保持每年約12萬畝的玉米制種基地,每年帶動當地約1萬戶以上農戶從事玉米制種,實現人均年收入約6000元以上。同時,在田間用工和工廠用工期間,每年解決當地約2000人次農民工就業問題,實現每年人均增收約1萬元。
三、一顆種子圓“鄉村振興”夢
—隆平高科綏寧制種基地案例自隆平高科成立起,便在綏寧建立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當地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晝夜溫差較大,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明顯,低山矮山多,天然隔離條件好,是全國最大的兩系雜交水稻制種優勢區域。為大力發展當地制種產業,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帶動縣域經濟增長,2015年隆平高科與該縣簽訂戰略框架協議,明確隆平高科每年制種面積達4萬畝以上、產值1億元以上,合作建設雜交水稻加工物流中心、制種實驗示范中心、農民培訓學校以及雜制種基地種子生產信息平臺等項目。2015年7月,建成了“雜交水稻種子機械烘干示范中心”,為制種大戶提供了3000多畝種子機械烘干條件。同時,隆平高科計劃進行種子“不落地”干燥和收購的嘗試,探索向制種農戶收購濕種子烘干加工新模式。當地村民賴必贊早年外出務工不幸致殘,因喪失勞動力而陷入困境,家庭年收入不到3000元。2009年,賴必贊看中了隆平高科先進的制種技術,從最開始發展5畝制種田擴大到如今的20畝制種田,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轉變——在隆平高科技術專家的全程指導下,賴必贊的制種田每畝產量比平均產量要高出40-50萬,家里從一棟小土磚房,變成了小洋樓,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和賴必贊一樣,村民湯明義也是看中了隆平高科的技術,作為制種大戶,湯明義的600畝制種田年收入可達30-40萬元。嘗到甜頭的湯明義決定讓外出打工的兒子也回鄉跟著隆平高科學技術,目前經過培訓已成為當地一名技術員。對于看天吃飯的農民而言,產業能否長期發展的關鍵在于能否控制風險,隆平高科以收購保障政策,確保農戶制種零虧損。同時,通過現代保險機制,進一步為農戶化解風險。2016年,隆平高科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農作物制種生產保險、種企無憂全流程組合保險、融資保障等方面開展合作,這意味著經過隆平高科10余年的呼吁和努力,系統的、全覆蓋的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在湖南正式落地。當地村民袁德培承包了50多畝農田,但因為管理失誤,一年的產量比別人低30%。通過保險,袁德培獲得11萬元賠償。有了這份保險,農戶制種更安心,有效推動制種產業可持續發展。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發展的關鍵,也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近年來,綏寧的雜交水稻制種產業乘勢而上,不僅是該縣的中堅產業,還成為湖南乃至全國制種產業的新勢力,隆平高科雜交水稻也將成為鄉村振興歷史進程中的“振興種”。
(供稿單位: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我們盡可能保證本文信息準確可靠,但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