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您訪問湖南省上市公司協會網站!
用戶名:
密碼:
登錄
找回密碼
主辦:湖南省上市公司協會
搜索
網站首頁
協會概況
協會動態
會員動態
監管動態
研究專題
投資者保護
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會員動態
> 閱讀文章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數字化煥新工程機械 農業機械換道超車
閱讀次數:207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4-06 15:24:13
【字體
大
中
小
】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永華 湖南長沙報道
“數字化轉型是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端對端打通之后,中聯重科的經營質量實現非常大的提升?!?/section>
“在歐美以外的市場,中國工程機械對歐美日品牌快速替代的態勢正在形成。2021、2022年,我們的海外收入實現了連續兩年翻番,今年還要爭取翻番。中聯重科要實現真正的國際化,把工程機械這個周期性帽子摘掉?!?/section>
“中國這么一個農業大國,土地遼闊,而且面臨著城鎮化和農村人口減少的壓力,農業機械是實實在在要發展,今后要花一半的精力做農機,實現超常規、跨臺階的發展?!?/section>
中聯重科成立于1992年,是從國家部屬科研院所轉制而來的企業,也是A+H股的上市公司,形成了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智慧農業、建筑新材料3大板塊的產業格局;建成8個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培育4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2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個國際標準秘書處(ISO-TC96)。
帶領中聯重科走過30來年,中聯重科董事長、黨委書記詹純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專訪時透露了中聯重科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聯重科董事長、黨委書記詹純新)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已建成的中聯智慧產業城土方機械園,可實現每六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在這里已經全面應用智能排產、工業AI、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前沿技術,從備料到焊接、機加工、涂裝、裝配、調試全方位全流程智能制造。
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的“挖掘機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只是中聯重科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除了挖掘機,這里每20分鐘可下線1臺混凝土泵車,每18分鐘可下線1臺起重機,每7.5分鐘可下線一臺高空作業機械。
2019年初,中聯重科開始在湖南湘江新區建設智慧產業城。這是其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核心,共布局8個燈塔工廠、300多條智能產線,全面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
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說,今年,“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到智慧產業城參觀。我們的數字化、智能化程度之高,讓很多人大吃一驚,客人們直觀感受到產品質量和性能都得到大幅提升?!?/section>
然而,外界可能未曾注意的是,中聯重科是在其最艱難的階段做出了“All in” 數字化轉型的決定。
“2014年以來,中聯重科開始做企業數字化轉型,調動全公司資源,全力以赴,實現從研發、供應鏈、制造、銷售到服務的端對端數字化轉型?!闭布冃抡f。
2014年,正是我國工程機械上一輪周期低谷。2017年,詹純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曾說:“2013年,市場在下滑,人們還沒有足夠的認識。2014年,所有的問題都開始顯現?!?/section>
2017年,詹純新表示,為走出行業低谷,“從2014年開始,中聯重科開始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section>
數字化正是其補短板的核心。然而,在下行周期時大轉型、大投入,需要頂住不小的壓力。詹純新坦言,“這些年,我們數字化轉型投入很大”,光是1000多名工業互聯網工程師每年的工資就很可觀。而且,這種投入一兩年可能都見不到效果,需要持續的投入。
連續近10年的數字化轉型之后,詹純新介紹,目前,中聯重科已做到企業全流程的數字化管控,實現精細、精準、精明、精益的科學管理。
比如,中聯重科的研發數字化平臺,以產品數字孿生和智能制造數字孿生為核心,400多款產品在平臺上研制,研發周期縮短25%以上,工藝設計效率提升50%以上。
2022年10月31日,工信部公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在首次提出的“數字領航”方向,共有8家裝備制造企業入選,其中就包括中聯重科。
資料顯示,“數字領航”的目的是打造一批技術實力強、業務模式優、管理理念新、質量效益高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
數字化不僅提升了企業科學管理水平,還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詹純新表示,在數字化管控全面打通后,前后對比,中聯重科季度營收的盈虧平衡點大幅降低。
這是什么意思呢?詹純新闡釋,簡單來說,就是原來一個季度可能要做到上百億營收規模才能實現盈虧平衡,現在可能只需要五六十億元就能做到盈虧平衡,相當于大幅提升了盈利能力,也提高了抗風險能力。
更重要的是,即便面對國內的工程機械市場波動,數字化提供了熨平周期的法寶,“我們基本上年初就能比較精準地算出年底的經營指標”,詹純新說,“這就是數字化轉型帶給企業真正的企業高質量發展?!?/section>
海外市場連續2年翻番之后,今年還要力爭翻番
“在歐美以外的市場,中國工程機械對歐美日品牌快速替代的態勢正在形成。2021、2022年,我們企業的海外收入實現了連續兩年翻番?!闭布冃抡f,走出去,市場空間巨大,今年海外收入還要力爭翻番式增長。
近幾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出口形勢持續向好。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工程機械出口分別同比增長62.3%、30.2%。
詹純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今年一二月份,國內工程機械市場比較低迷,但各企業的出口在增加,“出口現在反而開始當家了”。
多重動力推進海外市場高增長。
今年3月,中國工程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曾表示,中國的工程機械在國內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各種工況條件都碰到過,很多裝備都能夠滿足需要,經過中國市場考驗的工程機械將來在國際上一定能夠大顯身手。
中聯重科分管海外業務的副總裁王永祥認為,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實際上是展現中國供應鏈優勢的典型代表。同樣性能或者性能更好的產品,成本、售價往往可能比歐美產品更低,產品競爭優勢顯著。
孫昌軍則認為,以中聯重科為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場披荊斬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數字化轉型之后,產品技術水平和性能趕超海外龍頭。
企業自身的海外體系建設同樣重要。詹純新介紹,過去,中聯重科在海外沒有建立很好的體系,不少國家的海外經理都是中國人,往往是在海外工作一兩個月,“一看簽證時間到了就需要回國”。
現在,中聯重科實施的是本土化戰略,“國際化運作體系在改變,我們光外籍員工的銷售隊伍就有1400多人,熟悉當地的文化,當地的市場”,詹純新說,“我剛才就批了一二十個外籍員工入職?!?/section>
更大的推動力來自國家戰略。詹純新介紹,“一帶一路”倡議為工程機械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空間。
2022年,我國工程機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合計189.64億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2.8%,同比增長32%。向金磚國家出口73.01億美元,占全部出口額的16.5%,同比增長55.5%。
相對于國內市場,海外工程機械市場的蛋糕要大得多。王永祥說,目前,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容量大概占全球市場的1/5,這說明海外市場還有非常廣闊的市場需求。
蘇子孟表示,2022年在國際市場上銷售收入相當于我國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約30%,今后還會提高,因為中國的工程機械不僅僅產品好、技術先進,服務也是全球最好的。
海外收入快速增長,在公司的營收占比自然隨之提高。詹純新指出,過去,市場一般認為工程機械是周期行業,基礎設施投資大,房地產市場好,工程機械就好,反過來也一樣。隨著海外收入的快速增長,“能夠比較好地平抑周期”“中聯重科要實現真正的國際化,把工程機械這個周期性帽子摘掉?!?/section>
花一半精力做農機,新能源、新數字+農機,實現換道超車
2014年,中聯重科收購奇瑞重工,進入農業機械行業。
歷經8年,中聯農機的表現難說亮眼。進入2023年,詹純新透露,他將直接負責農機板塊,而且要“花一半精力做農機”,一定要把農機做上去,而且是超常規的發展。
農機的重要性,從其連續多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就可見一斑。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
3月28日,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要求,大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提升農機作業質量、支撐糧油作物單產提升。
現實卻是我國農機產業整體呈現散而弱的格局。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久保田等國際化農機巨頭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詹純新說:“中國這么大的市場,沒有像工程機械一樣發展出一個在全球排名前幾位的企業,大量的大馬力拖拉機、大型收割機都還是靠進口。我認為,這對中聯來講就是一個值得去拼的產業?!?/section>
做大做強農機板塊的決心還來自于中聯重科要主動承擔的使命。詹純新表示,現在,農村人口逐漸減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業機械就變得很重要。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那么,從國家發展戰略來看,農機這個角色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然而,農機難做、難掙錢,幾乎是行業共識。對此,詹純新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比如,技術難關上,“大馬力拖拉機幾十個檔位,國內現在還沒完全掌握它的變速箱技術”。
詹純新的對策是,在以新能源、新數字等新技術為主要驅動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下,利用我國在電池電機、工業互聯、人工智能、5G通信等領域已經形成的新的技術產業優勢,加速將這些新技術應用到農機裝備,突破傳統技術不足的瓶頸,實現換道超車。
中聯重科副總裁、中央研究院院長付玲介紹,2022年,中聯重科實現了“電芯—模組—電池包—底盤—整機”“加氫—儲氫—氫燃料電池—底盤—整機”“電池—電驅—電傳—電控—底盤—整機”的3個全面打通,打造了從零部件到整機、硬件到軟件的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產業通道。
詹純新表示,今后做農機,就是要靠工程機械這個“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體系,迅速地把農機做起來,不僅是大農機,還有山地小農機,各種產品都要加快開發,從農機裝備端到生產應用端,再到管理平臺端,實現端對端的打通。
“依靠現在的研發制造隊伍和體系,中聯重科發力的時候,不會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而是超常規的、跨臺階的發展?!闭布冃聦Α吨袊洕芸酚浾哒f。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掃一掃在手機上打開當前頁
上一篇:
郭樹清:上市公司要積極回報投資者
下一篇:
愛爾眼科入選“2022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
友情鏈接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投資者網
聯系我們
|
關于我們
|
鄭重聲明
|
幫助信息
|
? 2019 湖南省上市公司協會 HuNan Association for Pubilic Companies 版權所有備案號:
湘ICP備19012456號-1
99人妻_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性爱一区_91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