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2013年注定是金融格局變化、證券行業改革深化的一年。不同于以往平安以保險為龍頭、中信以銀行為龍頭的模式,方正打造的大金融版圖則以“證券獨大”領銜主演。
與銀行、保險公司手握豐富充足的網點、渠道相比,業內難免會有疑問:一家凈資產只有140億元的券商如何扛起金控平臺的大旗?
面對質疑,方正集團主管金融產業的高級副總裁李國軍,近日率方正金融高管團隊集體答疑解惑,方正證券[微博]董事長雷杰則以現在的證券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券商未來的發展道路。他大膽預測,未來的3到5年內,證券業務一定是有大發展的,有一批要成為資產上千億的公司,幾家公司上萬億,在個別領域和中農工建叫板。
這種“不可同日而語”已在資本市場上回聲嘹亮。在大盤呈現橫盤震蕩格局下,方正證券自2月22日起突然發力,7天大舉拉升上漲了30.55%。3月5日的大宗交易平臺顯示,方正證券當日強勢漲停。
涉獵綜合金融
2002年,國務院批準中信集團、光大集團、平安集團為三家綜合金融控股試點,金融控股開始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過度。這一決定幾乎改變了中國金融行業的發展走向,也讓眾多央企嗅到了市場的機遇。
正是在這個時候,方正集團控股了浙江證券,這是方正在IT領域之外的第一次亮相,業務領域正式涉及金融市場。4年后并購泰陽證券后,方正由區域券商挺進全國。2011年8月10日,方正證券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
方正金融內部用“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詮釋這一全局性戰略布局。在中國證券歷史上,方正證券作為首家綜合經營的試點,備受業界關注甚至質疑。
“從證券角度來講,應該說現在證券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崩捉鼙硎?,創新從去年來說主要停留在概念上,但從今年來看很多創新措施落地了。
根據證監會透露的信息,資產證券化將作為除了股權、債券外的第三類融資工具。在此基礎上,證券業務不斷拓寬債務融資工具,即證券公司以后可以吸收存款以及債務工具可以定向發行。
以地方政府、公共事業10萬億的資產存量為例,目前各種金融手段的持續增值能力已經觸頂“天花板”。而資產證券化推出之后,證券公司業務范圍拓寬,可以把這些現金流再發行資產證券受益憑證的產品,可以盤活十幾萬億的存量,帶給新的證券公司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量有上萬億,可能會超過股票,極大地擴充了證券公司的業務來源。
雷杰詳細地算了一筆賬:按照證監會的說法,杠桿可以放大到10倍,如果證券公司的凈資產放大10倍,在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從市場以六七個點吸收存款后,再從大量的信托產品、固定資產產品九十個點無風險套利,三五年內可能做到三四千億資產規模,加上市場資產配置,肯定很快就能把一個證券公司做成達到中等商業銀行的程度。
如此,證券公司范圍和內涵將發生徹底改變,個別領域和中農工建叫板并非危言聳聽。雷杰的樂觀預測是,證券行業未來五年一定大發展,發展速度可能像過去三年的信托速度。
面對未來的盈利空間,李國軍用“倍數”利潤增長來形容。其判斷依據,一是以券商作為金融綜合經營平臺試點,已得到證監會的明確認可,將享有政策的紅利;二是方正證券推行執委會的管理模式,憑借著“全牌照”優勢,在產品、客戶資源運用上形成協同效應。
控股銀行志在必得
方正集團1986年創立時是北京大學校屬企業,IT行業起家。如今,在方正集團已將期貨、投資、基金、證券、信托等9張金融牌照囊括方正金融旗下。
從“家徒四壁”到“滿滿當當”,方正集團憑借一路收購建立起“方正金融大廈”的主體結構,甚至被方正首席執行官李友自嘲地稱作“拾荒”的十年。
那么下一個十年,如何在以證券作為主體的綜合經營試點的荒蕪之地,實現最大的協同效應?雷杰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以資產證券化為例,這不僅是投行的業務、又是資管的產品,還是經紀的銷售,新的產品已經打破原來業務限制,必須把整個公司資源配置上去才能做好一項業務。
但對于方正金融現有模式,顯然并沒有達到李國軍的預期,“未來十年,我們會對現有的牌照和資源進行整合、共享、優惠,實現內生式發展?!眱壬秸系谋澈笫?,方正證券和租賃、保險之間存在關聯問題,盡管可以通過相互推薦的模式做交叉銷售、相互配合,但并不能實現交叉銷售。
“券商大發展,會支撐起未來對其他金融機構的代理,當資產規模達到三四千億,就能夠帶動起信托、帶動起保險。最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隨時化、終身化的專業金融服務?!崩捉軐ξ磥砣檀蟀l展充滿信心。
然而,在方正金融的大家族里,仍有銀行牌照“短板”待補。根據盛京銀行2011年年報顯示,方正證券持股該行總股本的8.12%,與新湖中寶并列成為該行第三大股東。未來對銀行會不會有進一步持股行動?
在談及未來方正集團是否會加大持有銀行的股份,李國軍表示,控股一家銀行牌照是方正金融戰略規劃的重要一步,但是目前方正集團對實現這一規劃還未有明確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