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科力爾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聶鵬舉。
紅網時刻記者 鄭濤 報道
自2007年3月份《企業所得稅法》制定后,過去十多年,我國企業所得稅率一直執行25%的比率,高新技術企業執行15%的所得稅比率,然而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當前的企業所得稅對企業造成較大的負擔。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科力爾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聶鵬舉建議:企業所得稅比率降低至17%,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比率降低至13%,對生產高精尖且替代進口產品的生產設備支出實行企業所得稅前加計150%一次性扣除。
聶鵬舉認為,當前企業所得稅率不利于企業融資。根據調查:不管是向銀行貸款融資,還是通過資本市場股權或債權融資,公司的凈利潤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一般企業的25%的企業所得稅率,企業所得稅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表,讓公司財務指標大打折扣,不利于企業融資,不利于企業擴產再投資。
當前的企業所得稅增加企業負擔,根據調查:高的企業所得稅率,降低了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加之近些年我國勞動力成本紅利逐漸消失,而企業所得稅并未改革,增加了企業負擔,降低了企業的投資意愿,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
當前企業所得稅率阻礙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根據調查:近十年來,36個經合組織國家中有33個國家下調了企業所得稅綜合稅率,經合組織國家大多為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發達國家,2016年英國批準了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的政策,并將企業所得稅率降至17%,2017年美國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改革,將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從累進制稅率35%大幅下調至單一稅率21%。資料顯示,俄羅斯企業所得稅率為20%,瑞士為18%,新加坡為17%,中國香港為16.5%,均低于中國當前25%的稅率。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企業所得稅不作改革,將會阻礙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聶鵬舉建議,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以來,增值稅改革一直是重頭戲,然而企業所得稅改革并未觸及,建議相關部委制訂更加完善的企業所得稅制度,切實有效降低企業的負擔。
企業所得稅稅率自25%降低至17%,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自15%降低至13%,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的投資回報率,提升企業的投資意愿,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對生產高精尖且替代進口產品的生產設備支出實行企業所得稅前加計150%一次性扣除。為鼓勵公司研發,對生產高精尖且替代進口產品的生產設備支出實行企業所得稅前加計150%一次性扣除,從而提高企業的在科研攻關方面的積極性,提升我國的科技實力,擺脫被“卡脖子”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