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
中國農業經貿合作進入新時代,
為此,他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要建立健全開放型農業政策支持體系。近年來,中國穩定加強糧農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惠農政策繼續推進,農業保障體系作用明顯。當前,在缺乏高關稅保護情況下,加強中國財政支農力度更具有重要意義。要在練好內功的同時,從中國大宗農產品基礎競爭力實際出發,從國內生產成本與世界主要出口國差距擴大的趨勢出發,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的支持力度,有效降低或彌補生產成本,確保國內生產的產品與進口產品在公平基礎上競爭。要保障農民種糧務農有收益有積極性,要保證生產的農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價格競爭力。
第二,打造全球化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由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初級農產品、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競爭力弱,初加工農產品、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強。中國農產品加工企業具有比較優勢,資本、技術、管理,還有宏大的國內市場做依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投資建廠,充分利用原產地在原材料、勞動力價格優勢和稅收優勢,實現更廣范圍、更高質量的海外布局,是推動中國農業企業和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徑。建議國家鼓勵中國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國外發展。
第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品牌。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集中度很高,大宗農產品主要被少數跨國公司掌控,80%糧食貿易和其他大宗農產品貿易被
第四,優化政策環境,促進國際農產品貿易。市場是決定企業發展空間的關鍵因素,企業在向國外輸出品牌和技術,整合資源,形成競爭優勢,拓展國際市場;同時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拼圖;引進優勢互補型農產品,也將為國內農產品加工企業奠定競爭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建議國家從優化政策空間入手,消除國際農產品貿易障礙,擴大農產品進口目錄清單,推動互補型農產品直接進口。